70年前的“每日菜单”

早上剥两个红豆粽子,对半切开后煎煎,洒白糖。就想到以前去苏州,街口巷尾有小挑子,现买现煎站着吃。下午和T去看老爷子,带了樱桃和小酥饼,给小刘1500代缴伙食费。状态很不错,笑眯眯的,一把叫出我和T的名字,看样子两人配合蛮好。回头路过钟山宾馆外卖部,买了个猪耳朵、一盒素牛肉和6个包子92元,晚餐再加个炒花菜和青菜汤。

想到,每天叽里呱啦说这些家常菜有意思吗?蔷薇发照片,1949年《南京晚报》就有每日菜单:3月19日,肉丝炒芦蒿、花生米拌菠菜、韭菜炒鸡蛋、洋山芋虾米豆腐汤;3月20日,牛肉炒干丝、炒豌豆叶、茨菇烧豆腐、清炖鲫鱼汤;3月21日,菜薹烧虾米、榨菜炒肉丝、炒菊花菜、黄豆芽豆腐汤;3月26日,芦蒿炒肉丝、蚌肉红烧菜薹、虾米拌菠菜、鲜菌木耳豆腐汤。。。

70年之后看,哑然失笑,跟现在吃的也差不多嘛,不过那是南京解放前夕。臭臭那边晚餐是烧蚕豆、排骨年糕和木耳炒笋瓜,BAO在做贫穷版葱油饼,LE:疫情之后新出两个小厨娘。要继续写写写,活久见,有没有大背景都做个记录呗,不费事。

上海很难,新增无症状病例在近4000徘徊,BAO又被封了,臭臭他们是“无疫小区”一般也不出去。聊天,黄浦区新政策,同楼层有阳要一起转运。18-65岁去江浙外地酒店,85岁以下去上海酒店隔离,JUAN比较紧张:天天祈祷吧,隔壁千万别出事,我晚几天不走也要走的,昨天WS告诉我。。。吓着我了,WS都去世有2、30年了吧?又听到好几起跳楼的事,真的人,不是传说,心态崩了。虽然她也在勉力调整好,我想的是JUAN若去了酒店什么的,我反而放心,有医生护士室友陪伴照顾打打岔,当然最好是和家人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