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除了山城特色造就的网红景点,除了江湖菜和火锅,陪都抗战遗迹也值得一看。1937年10月,淞沪会战失利,国民政府匆匆迁都重庆,短短7年这里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,因此重庆也保存着200多处民国时期的陪都遗迹。
住在中山四路,就是当年的反法西斯战争指挥中心,遗憾,要么现在是市委市政府没敢进去,要么在装修。只看了签订双十协定的的桂园、周公馆,戴公馆还是装修,只从外面和门缝里拍了,这一块包括嘉西村的怡园、特园。
有刻意去较场口寻访重庆大轰炸遗址,依然在装修,只能看看图片和防空洞口。又去寻访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,划划地图,也显示“休业,装修中”。好吧,吃完火锅随便转转,才知道解放碑就是抗战胜利纪功碑,跟着就回南京建造了还都塔。
2号线看完李子坝地铁穿楼,问问保安,抗战遗址公园就在旁边。依次看了高公馆、李根固旧居、刘湘公馆、国民参议院旧址、交通银行学校旧址,也是应该装修,都有铜牌介绍。上去,三岔路口的小楼,是交通银行营业部。旧址。
后来又乘1号线去鹅岭公园,看了蒋宋住过的飞阁,下面就是澳洲、丹麦、土耳其使领馆。抗战时外国使领馆有30多家也跟着搬到重庆,现在还保存有21处建筑,包括后来去的龙门浩老街美国和意大利使领馆。而鹅岭二厂,就是抗战时的中央银行印钞厂。
看着想着,要说民国遗迹南京海量,于是好多正在装修的也没好好看,比如沈钧儒故居,好多没挂牌子的问问路人也不清楚,比较集中的南山黄山歌乐山沙坪坝都没去。抗战爆发之后,全国的政府机关、院校文化机构、重点大厂军工、名家要人和国共领袖,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大迁移,有的看呢,连我住的晋冀鲁豫军区子弟学校不也是抗战遗迹嘛。
在家就成了大白虫子,吃吃瘫瘫,晚些去超市买酸奶面包,选一罐膳博士黑猪肉极地冰肠。